返回

不装了,其实我带的是特种部队秦扬王永发

首页
关灯
护眼
字体:
1845.第1843章 真正的目标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丛中短暂休息。

    岳鸣拿出一张简易地图,在上面画出了防空洞的位置和周围地形:“防空洞有两个入口,主入口和一个通风口。黄磊肯定重点防守主入口,但通风口可能有疏漏。“

    “但通风口肯定很小,一次只能通过一个人,“李卫指出,“而且里面的空间可能很狭窄,不适合多人作战。“

    岳鸣点点头:“没错,所以我们需要分散他们的注意力。王磊的小队会在远处制造骚扰,吸引他们的注意力;张硕继续拦截可能的增援;而我们则尝试从通风口潜入。“

    “如果通风口也有守卫呢?“段景林问。

    “那我们就需要一个佯攻,“岳鸣看向几名新加入的队员,“你们愿意负责佯攻吗?从不同方向向主入口靠近,引开守卫的注意力。“

    新兵们互相对视,然后坚定地点头:“没问题,队长。“

    计划很快落实。岳鸣与王磊和张硕分别取得联系,协调了行动时间。当王磊的小队开始在防空洞周围的山坡上制造骚扰,而新兵们从几个方向向主入口发起佯攻时,岳鸣带领段景林、李卫和郑阳,悄悄接近了防空洞的通风口。

    通风口比预想的要小,确实只能一个人通过,而且需要匍匐前进。岳鸣决定自己先进入,探路并评估情况。

    “如果我十分钟内没有回应,“岳鸣嘱咐道,“你们立即撤退,重新集合战术小组,尝试其他突破方式。“

    段景林担忧地看着岳鸣:“小心点,里面可能有陷阱。“

    岳鸣点点头,然后小心翼翼地钻入通风口。通道狭窄而黑暗,他只能靠触觉和微弱的光线前进。空气中弥漫着铁锈和泥土的气息,让人感到一丝压抑。

    通道似乎比想象中要长,岳鸣匍匐前进了约二十米,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。他放慢速度,更加谨慎地接近光源。通过狭小的缝隙,他能看到防空洞内的情况:几名“红军“战士正在警戒,其中黄磊上尉站在中央,不时查看对讲机,似乎在指挥外面的部队。

    最重要的是,岳鸣看到了真正的红旗,就放在防空洞的一个简易支架上。周围没有明显的陷阱或者特殊设置,但要在不惊动守卫的情况下拿到旗帜几乎不可能。

    就在岳鸣观察的同时,外面传来一阵激烈的交火声。黄磊立即做出反应,指挥大部分守卫前往主入口:“他们开始进攻了!三组留守这里,其余人员跟我增援主入口!“

    五名“红军“战士迅速跟随黄磊离开,只留下三人守卫红旗。岳鸣看到这是个难得的机会,立即通过耳机轻声联系外面的队友:“段景林,通风口出口就在防空洞内部,现在只有三名守卫。我需要火力支援,十秒后行动。“

    “收到,“段景林简短回复。

    几乎同时,李卫和郑阳按照预定计划,从通风口另一侧的灌木丛中发射了几枚烟雾弹,制造出一片混乱区域。守卫立即被吸引了注意力,向烟雾方向移动。

    岳鸣抓住这个时机,迅速从通风口爬出,低姿态快速移动到红旗附近。就在他即将抓住旗杆的那一刻,一名守卫转身,发现了他。

    “敌袭!“守卫大喊,同时举枪射击。

    岳鸣翻滚躲避,同时拔出自己的模拟手枪反击。在狭小的空间内,两人展开了激烈的对射。另外两名守卫也迅速回援,使得岳鸣陷入了三面夹击的困境。

    就在这危急时刻,段景林突然从通风口冲了进来,迅速向最近的守卫扑去。这个出人意料的举动成功地分散了守卫的注意力,给岳鸣创造了机会。岳鸣立即抓住红旗,同时向剩余的守卫射击,成功“击中“了其中一人。

    然而,另一名守卫反应极快,一枪“命中“了段景林的胸前感应器。段景林的感应器立即亮起红灯,表示他已经“阵亡“。但在“阵亡“前的最后一刻,他成功地投出了一枚模拟手榴弹,迫使最后一名守卫不得不躲避,为岳鸣争取了宝贵的几秒钟。

    岳鸣抓住红旗,迅速向通风口移动。就在这时,防空洞的主入口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——黄磊带人回来了!

    “拦住他!“黄磊的声音从入口处传来。

    岳鸣知道自己没有时间回到通风口,而正面突围几乎不可能。在这千钧一发之际,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——直接面对黄磊,试图在正面交锋中突破。

    手持红旗,岳鸣迎着黄磊冲去。黄磊明显没有预料到这种直接的对抗,稍微愣了一下,随即调整姿势准备拦截。两人在防空洞的狭窄空间内展开了一场激烈的对决。

    岳鸣灵活地躲避着黄磊的攻击,同时寻找突破口。他注意到黄磊的左侧稍微有些空档,立即做出假动作,然后突然改变方向,试图从那里突破。

    然而,经验丰富的黄磊并未完全上当,他迅速调整位置,用模拟手枪对准了岳鸣。在这近距离的对峙中,两人几乎同时扣动扳机。

    “嘀嘀嘀!“两人的感应器几乎同时响起,表示双方都被“击中“。

    防空洞内一片寂静,所有人都看着这不可思议的一幕:岳鸣和黄磊几乎同时“阵亡

1845.第1843章 真正的目标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   《 加入书签,方便阅读 》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